電力市場待完善 能源互聯存空間
無論哪種模式,發展難點都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其運營機制。運營機制困難,主要在于目前沒有健全的電力市場機制和電力行業監管機制。能源互聯網現階段發展的瓶頸主要在于電力市場機制尚未健全。
記者日前從2018中國國際電力展期間舉辦的“智慧能源互聯網論壇”上了解到,在目前電力市場化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正給電力市場機制建設、配電、售電等領域帶來變革,以此為基礎的能源互聯網也將為電力系統帶來新的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以電力系統為核心樞紐的多種能源物理互聯網絡實現后,信息互聯網與能源行業將相互促進,并進入信息指導能量,能量提升價值的階段,最終達到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能源生產和消費達到高度定制化、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的全新能源產業形態。然而,由于現階段電改正處于推進階段,能源互聯網模式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電力市場機制不健全
能源互聯網目前的實踐大體劃分為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和橫向多能互補兩個維度。縱向利用互聯網服務于能源的生產、交易、消費,其重點是互聯網技術在能源生產消費各個環節的應用,例如儲能、虛擬電廠等。橫向維度注重多種能源的互通互聯、就地利用,既要有分布式能源載體,也要有解決分布式能源就近服務用戶的互聯網信息技術。
無論哪種模式,發展難點都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其運營機制。運營機制困難,主要在于目前沒有健全的電力市場機制和電力行業監管機制。”華東電力設計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吳俊宏認為,能源互聯網現階段發展的瓶頸主要在于電力市場機制尚未健全。
吳俊宏告訴記者:能源互聯網主要為了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解決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問題,所以市場機制尤為重要。
首先市場得允許這類模式產生,現在的售電公司相比于傳統售電主體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對于能源互聯網而言還是不夠,其市場準入門檻或準入阻力還是太大。其次是市場要提供價格信號,使能源互聯網的運營有優化和盈利空間,但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才剛起步,給予的空間還遠遠不夠。
對此,一位電力行業研究員表達了相似觀點。他認為,目前的能源互聯網還處于概念初步落地階段,真正落地還需要商業模式和技術支撐。“現階段,從技術層面看比較樂觀。但從商業模式看,由于電改還在推進中,很多能源互聯網新元素的支持政策處于進行時,能源互聯網的落地要隨著市場化改革進程和各地相關的文件政策實施逐步推進。能源互聯網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或者說需要政策賦予一個市場環境,使相應元素有一個可調節互動的可行模式和收益。
但上述研究員認為,目前的電力市場在不斷推進。“陸續看到了逐步向好的過程,現在其實已經能支持一些‘玩法’了。
倒逼電改不現實
電改促成了輔助服務市場的建立,而輔助服務市場又是電力市場化進程中有益于能源互聯網運行交互的一環。上述研究員認為,電改包括整個售電側改革,可使配售端尤其售電環節有更多競爭者加入,運作更靈活。“另外,現貨市場也會支持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現貨市場能反映電力在不同時間點上的差異化價值,這個對能源互聯網的特性是有利的。
杭州數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慶在論壇上表示:“目前現貨市場尚未建立完全,變現渠道缺乏。而能源互聯網的技術本質,是源網荷儲,即“分布式電源+儲能+微網+靈活負荷”等技術的應用,這些技術應用的本質是經濟性必須超過大電網。而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特別在峰時段價格大幅度提升時,能源互聯網的經濟性才能體現出來。
吳俊宏認為,在電力市場機制尚未健全,能源互聯網未得到真正發展空間的背景下,能源互聯網應該倒逼電改加快進程。
目前,能源互聯網項目舉步維艱,可以說電改做得還不到位。能源互聯網對于電改本應是一種促進作用或是倒逼作用。但目前來看,寄希望于能源互聯網倒逼電改加速不太現實,而是電改進展到哪一步,才能有達到哪一種程度的能源互聯網模式。換句話說,能源互聯網的成功應用需要寄希望于電改更加徹底。
電改推進、能源互聯需要落地,二者契合的切口在哪里?
在吳俊宏看來,增量配網是目前能源互聯網最好的切入口。“原因很簡單,增量配網本身就是電改的產物,有其更好的市場機制。
吳俊宏介紹,在增量配電網內,分布式能源的生產利用效率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低。它可以為綜合能源業務提供電力流和信息流的物理載體,也能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提供有利條件。
增量配電網能夠滿足電力為核心的綜合能源供能系統的要求,也能夠為更加智能化的用戶互動提供更優服務。在增配網模式下,綜合能源服務商能夠直接實現分布式電源和用戶的關系,通過綜合能源商的售電服務完全耦合電能生產端和銷售端。
能源互聯網使電網從原先的以輸電系統、配電系統為組成核心轉變為輸電系統、公共配網系統和源網荷儲的能源互聯網模式為組成部分。而這些轉變也會為配電領域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俞慶表示,配電領域將迎來從制造到服務的升級、售電與服務的融合、配用電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等新的機會。同時也面臨著新的進入者、服務模式以及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多重挑戰。
俞慶還透露,若能源互聯網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未來會被重新定義和估值,電力系統也被革新,很可能出現“硬件被軟件代替,人工被設備代替”的現象。
沒有蘋果手機以前,很多硬件廠商過得很滋潤,但智能手機出現后,很多硬件變成了一個個APP。在配電領域一樣,原來很多硬件的功能,在被標準化的終端或者邊緣計算設備替代以后,也會變成一個個軟件,這個沖擊就像蘋果手機對硬件廠商的沖擊。
此外,俞慶還認為,未來能源互聯網會有一次重新估值和定位的過程。未來的估值將不根據企業數量,而是根據所連接的智能設備的數量來估值。未來的能源消費者、傳輸者、生產者都將是設備,能源互聯網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物聯網的實踐。“未來的能源互聯網的某一種可能性將會是‘邊緣計算+泛在控制+AI’的這樣一個技術架構。
上一篇 沒有了